肌力訓練,不是競技運動員的專利,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休閒嗜好;
肌力訓練,是現代人維持終身健康與強壯的**途徑。
運動科學專家何立安博士,攜手70歲雙親,親自見證。
生活在高齡化社會裡的現代人,可以說「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退化」!
老化,是一段「身體正在流失有用的組織和功能」的過程,更精確地說,就是流失了肌肉、骨質以及神經系統的功能,而導致人體運動能力降低、新陳代謝的改變,以及跌倒出意外的機率增加。在傳統的認知裡,老化是一個健康一去不復返,需要依賴醫療保健或長照體系來維持生活的方式,殊不知半世紀以來的運動科學領域裡,早已發掘了後天提升身體素質、抵抗老化的方法。
科學化的訓練,能有效的刺激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長期提升中老年人的**肌力,保持**的體能狀態。也就是在中老年人需要「長照」之前,先透過「常訓」系統的介入,提早抵抗身體素質的退化,而這才是面對高齡化社會的關鍵技術。
【常見的疑問】
1.|老化、運動能力下降的現象是不可逆的,此時**只做一些養生、甩手、簡單動一動,不耗體力的有氧活動就好?
2.|只要有肢體動作的都算是運動,會產生酸痛的都是訓練?
3.|重量訓練是年輕人才能做的,而且重量訓練很危險?
4.|重量訓練只會增加肌肉量,無法兼顧心肺功能?
【研究證明】
1.|肌力訓練不僅可以提升肌肉、骨質的結構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也可以逆轉老化過程中常見的退化或失能現象。因此,身強體壯不再是先天的幸運,中老年人也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來獲得。
2.|「疲勞度」不等於「訓練強度」。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對「壓力」起反應,不是對勞累、痠痛起反應。汗流浹背通常只達到「活動」的效果,對於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長期提升」並沒有幫助。因此,只做低強度的耐力訓練並非抗老化的**選項,想要健康強壯一輩子,自由重量訓練才是首選。
3.|肌力訓練是以安全的姿勢,對身體實施漸進式超負荷的重量訓練,讓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持續「向上適應」。肌力訓練是競技運動圈用來幫助精英運動員更上一層樓的技術,因此訓練的手法必須是安全的,其受傷率遠遠小於絕大多數的競技運動,甚至也小於溫和的慢跑和游泳。
4.|肌力訓練雖然是針對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強化,但是配合能量系統訓練,也可以維持並強化心肺功能。
老化,是一個身體的長期競賽,而獎品,是隨心所欲的運動能力。
40歲之前,請務必開始肌力及體能訓練!
本書特色
1.|以運動科學的觀點,重建社會大眾對於健身防老的正確觀念。
2.|從科學原理和技術操作兩方面,詳盡說明老化過程所面臨的肌力與體能變化,並提出何謂真正有效的抗老化訓練?
3.|提供中老年人肌力訓練所需要的基本觀念和進退階動作。
4.|提供中老年人肌力訓練的課程設計方法。
5.|本書針對所有想要長期從事肌力訓練的人所設計,包括:
(1)初學者;
(2)年輕時已開始訓練,並想要延續到中老年的人;
(3)中老年階段才想要開始訓練的人;
(4)專業教練。
重磅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
山姆伯伯|專業運動訓練平臺
吳旻寰|東海大學高齡健康與運動科學學程副教授
吳肇基|台北榮總蘇澳分院骨科主任、臉書粉絲專頁「大夫訓練」編輯
邱ger|SBDTaiwan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何立安博士(怪獸訓練總教練)
何立安怪獸訓練創辦人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的實務工作者
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倡導40歲前務必開始肌力及體能訓練
經歷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助理教授
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
出生於書香世家,好讀書,愛打架,成長時期同時過著運動選手和明星學校資優生的兩種人生。自台中一中、台大政治系畢業,多次獲得全國搏擊項目**,大學畢業後攻讀體育碩士,隨後赴美進修,再獲體育碩、博士學位後回國於大學任教,數年間有感於台灣高等教育的諸多限制,於是辭大學教職,開設私塾,成立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除了提供運動員和一般民眾訓練指導之外,也開設各種課程供專業人員進修,並對體育相關的公共議題積極發言。目錄
作者序站在典範轉移前的十字路口
01新訓練時代
科學化肌力及體能訓練對一般大眾的效益
02清晰而迫切的危機
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危機與對策
03典範轉移的前夕
上個世代的運動健身模型為何失敗
04無可取代的**肌力
肌力訓練中最重要的訓練目標
05關鍵閾值
肌力訓練的最低有效強度區觀念
06人體自然動作原理
如何在安全的情況下接受高強度訓練
07訓練處方
如何調配訓練強度、訓練量及訓練模式
08量身定做
中老年人的訓練方法及注意事項
09能量系統
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訓練
10強壯老人
肌力訓練的未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