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4跨区域设计
跨区域设计,在全球化与互联网的背景下早已不再陌生。区域边界之间多变的社会组织形式、合作方式、市场偏好、人文环境和生活习惯,不断丰富着设计师的跨区域思考和实践。跨区域设计塑造着不同地域的视觉景观和设计形态,也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工作方式和思考维度。
寻求跨区域发展,有出于对市场与个人发展考虑的蓝图规划,也有充满不稳定因素、却也**创造潜力的意外相遇。在当今世界疫情的影响下,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线办公与沟通逐渐成为常态,让实际的区域界线进一步模糊,跨区域的设计工作也变得更加普遍。
跨区域项目需要考虑设计之外的诸多因素,有的设计师秉持着一贯的设计方法,去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与客户需求;而有的设计师则通过观察和沟通,用设计适应与推开文化交流。
第94期Design360°杂志和你探索跨文化、市场类型和空间地域等不同类型的跨区域的设计实践和思考,感受更多在区域界限以外合作所要跨越的问题,为跨区域的沟通、适应和融合提供些许参考。
特 别 福 利
◇随刊附赠由高田唯设计的Award360°2021海报!
180°专题
◇ 石汉瑞 Henry Steiner
香港
1960年代从纽约来到香港
致力于中英双语语境下的创作
通过为当地客户提供视觉解决方案说明设计价值
深刻改变了香港的设计景观
◇ Thonik
阿姆斯特丹
拥有鲜明荷兰风格的工作室
承接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文化和商业项目
为客户提供独特的视觉语言,呈现脱颖而出的视觉效果
在提供设计服务的同时满足双向的好奇心
◇ 斯德哥尔摩设计实验室(SDL)
斯德哥尔摩
于2000年开始开拓亚洲市场
于2020年末到2021年初在深圳举行个展
秉承着北欧的设计传统
坚持简洁、清晰、开放和创新的原则
为全球品牌提供简明而突出的创意
◇ 青山周平
北京
来自日本,目前居住在北京的四合院
曾在“超级梦想家”节目中进行旧屋翻新
曾将苏州古宅改造成新式公寓
以“外来者”的视角关注、分析并介入着
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空间和形态
225°发现
◇ “躲起来”的艺术设计书店
北京 postpost× 西安 protopaper. ×
厦门 PaperWonder ×
武汉 ComboBookstore × 广州 Inky Pixel Press
在这个“颜值经济”盛行,各类实体店都强调“被看见”的时代,有一些艺术设计书店却选择“躲起来”。它们藏在城市中的意外角落,以自身的存在表达着店主对美学的独特理解。这些空间怀着对实体印刷品和艺术设计文化的热爱和感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在纸张和创意中不期而遇,通过多元的艺术对话创造新的信息传递形式和更丰富的书店形态。
270°设计师的工作习惯
◇ AlexisJamet × 迷盒 × 加濑透
设计师的工作时间表相对自由,而工作习惯也千奇百怪。大众倾向于将这个职业和疯狂加班和无限刷夜联系到一起,也有的设计师非常“佛系”,总能够踩着点准点下班。本期栏目对话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平面设计师,聊一聊他们的日常。无论是忙里偷闲小能手,还是无情的加班机器,不变的是对设计的喜爱和激情。而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让他们成长为了具有特点的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