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杂志Magazine美树本晴彦 角色设定画集亚洲插画家青幻舍Seigensha360°BOOK童心异想世界gestalten:自然之作 心的感受PHAIDON:穿越世纪的美学探索限量艺术善本十周年七夕送礼求生指南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Rizzoli:夏艺多巴胺Rizzoli:重现黄金时代最酷的大小孩善本自版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你是哪一“PIE”?TASCHEN:打破艺术距离你好,生活家!Prestel:经典艺术史·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Yale University Press:追寻真理之光导演的洞见演员的剖析电影幕后制作特辑影视创造指南定格的时光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1)史蒂文·麦柯里个人作品集世界美食Phaidon:跨越星辰 致敬经典Thames & Hudson:沉醉艺术世界Laurence King:创意领跑Hoxton Mini Press限量版-艺术限量版-摄影限量版-表演艺术限量版-设计限量版Rizzoli:穿梭时空的时尚之旅小老鼠波波DK宝贝触摸书苏斯博士 Dr. Seuss立体翻翻书你好,世界艺术大师启蒙小指南大人物小人物,大梦想皮特猫小饼干洞洞书滑动看抽拉书吉竹申介埃尔维·杜莱艾瑞·卡尔马里恩·杜查斯贝娅特丽丝乔恩·克拉森孤独星球奥利弗·杰弗斯乐高凯迪克奖马克马丁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我的小小外文童书馆普利兹克建筑奖luster出版社Abrams:接受吧 艺术投喂折纸艺术翻翻书青幻舍:光与影之舞Little Gestaltengestalten: 岂止于书善本出版14周年时尚课外读物TASCHEN40周年TASCHEN2022TASCHEN2023taschenPIE探寻中东欧艺术略影人,诗意地栖居Octopus出版集团线上书展时尚永不眠耶鲁大学出版社带你看历史PRESTEL:“经典”是一种集体认同感把别人的理想,过成自己的日常Sendpoints(2022)SendPoints来一场艺术大巡游!Phaidon2023Phaidon2023Phaidon你好,世界Prestel 艺术大师启蒙小人物,大梦想Templar 翻翻书天才名人系列Abrams Block纸板书Templar 欢迎来到博物馆Workman 迷你书屋Twirl 拉玩书Thames & Hudson 立体翻翻书Usborne 有声书Chronicle 触摸书吉竹申介 Shinsuke Yoshitake马里恩·杜查斯 Marion Deuchars贝娅特丽丝·阿勒玛尼娅 Beatrice Alemagna乔恩·克拉森 Jon Klassen马克·马丁 Marc Martin菲丽希缇·塞拉 Felicita Sala奥利弗·杰弗斯 Oliver Jeffers凯迪克奖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童心启航 跨阅未来 Read for FunQuarto:始于彩页 跨越万里时尚大牌的宠儿 RizzolABRAMS建筑主题线上书展Little Gestalten2021城市出逃计划 City Escape Plan青幻舍 Seigensha青幻舍 Seigensha(1)PIE(2022)PIE(2023)PIE摄影线上书展TASCHENSendpoints善本出版Sendpoints生活在伊甸园PRESTEL: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彩图,为书籍添上吸引力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吃掉艺术馆跨时空艺术之旅Rizzoli:艺术之光,有界无限Rizzoil:艺术之光,有界无限Abrams:夏艺派对,向书出发Walker:好奇心·艺趣纸旅TASCHENTheQuartoGroupYalePrestel创造可能性:安藤忠雄上海见面会点燃设计大爆炸·善本图书快闪店**站华裔设计师刘扬巡回演讲【安藤忠雄——亚洲的未来】上海保利大剧院讲演活动回顾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TASCHEN x 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交流史
Price定价:
296.00
ISBN条码: 9786263531093
ISBN: 9786263531093
Publisher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
Language版别: 港台Traditional Chinese
Category分类: 中文繁体收藏/鉴赏
Authors作者: 張省卿
Pub Date出版日期: 2022-11-22 00:00:00
Binding装帧: 精裝
Pages页数: 448
Size商品尺寸: 17x23x3.3cm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Description
留言Comments(0)

內容簡介:

慧眼**的「深歷史」

擺脫傳統沈溺於美感論述的藝術研究,開展新視界

全書收錄超過兩百幅圖片,

從建築設計圖、繪畫、古書,到雕塑和日常器物,

透過這些圖像,建構出近代中西文明的交流互動,

翻轉西方文明中心論,重現「東力西漸」的年代。

  一本很棒的書!一本必備的書!這是一本關於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歐洲的相遇。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這個議題仍是全球面對的巨大挑戰之一。——雷德侯 (Lothar Ledderose) |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教授

  本書以藝術為起點,探討東西文化交流之發展脈絡,行文中同時以圖像、文物與文獻為切入點,提供過去學者研究交流史之不同視角,更展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內涵。

  全書論述的中心議題「兩地文化交流之意義」,是以歐洲角度觀察中國圖像視覺文化,也以中國角度觀察歐洲圖像視覺文化,探討歐亞相對互動的關係與影響。

專文推薦

  柏磊德(Horst Bredekamp)|柏林洪堡大學藝術史教授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教授

各界推薦

  

  漢斯.湯姆森(Hans Bjarne Thomsen)|蘇黎世大學藝術學院東亞藝術史系教授

  法蘭茲.安格(Franz Engel)|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文藝復興時期古代藝術與建築調查計畫」研究助理

  曲喜樂(Johannes Küchler)|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中國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白適銘|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何兆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教授兼院長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林玟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郭怡汝|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

  廖新田|2021年藝術文化廣播金鐘獎得主

  賴瑞鎣|前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教授

  謝哲青|藝術史講師、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精彩推薦

  在《新視界》這本匠心獨運之作中,張省卿教授以深厚學養旁徵博引,闡述中國文化從不同層面滋養西方文明,聚焦在十七、十八世紀從中國到歐洲,以耶穌會士為中心展開的知識與物質文化交流。張教授論述中國文化各個面向,從植物學、出版物、園林設計、都市規劃,到哲學與宗教,在西方引起多元豐富的回響。這些回響不僅遍布於西方各種知識領域,也深切影響思想家與統治者們看待世界、闡述宗教思想,以及建造環境的方式,諸如在園林設計或都市規劃,皆可見到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張教授以宏觀視野研究早期全球化下的中西文明知識交流,富有深刻洞見,相當值得讚嘆。——漢斯.湯姆森(Hans Bjarne Thomsen) |蘇黎世大學藝術學院東亞藝術史系教授

  哲學家萊布尼茲不僅是本書一大焦點,其單子論的多元視角論述方式,也被張教授化為己用。本書不斷翻轉視角,從世界整體到零散細節,再從細節回到整體,為中國與世界之間一段複雜的交流史,開啟前所未見的新視界。——法蘭茲.安格(Franz Engel)|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文藝復興時期古代藝術與建築調查計畫」研究助理

  全球史議題正夯,不再**於政治、經濟和社會面向;藝術形式及其理念傳遞時,時代背景及交流認知條件,更是日益受到關注。《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交流史》便是這個研究的典範。本書向讀者呈現張省卿教授數十年來對早期歐洲與中國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內容橫跨都市規劃、園林設計、政治理論與哲學思想,以精彩圖像及多語言的中西方史料為基礎,展現中國對歐洲的各種影響。在茫茫文獻大海中,作者以七大精選主題,提供了讀者明確的方向。——曲喜樂(Johannes Küchler)|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中國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早自亞歷三大大帝東征或張騫通西域伊始,東西方世界在軍事、經濟或政治等目的下產生接觸,文化交流更不絕於途。絲綢之路成為貫穿歐亞非大陸之傳驛門徑,漢唐遼宋、金元明清之際胡風寖透,催化出多元紛呈的視覺美學與物質文化。過去治交流史者多留意外來影響,欠缺「由東殂西」的反向檢視,本書為張省卿教授近年力作,逆勢扭轉上述闕失,匯集多篇有關古中國城市規劃、庭園造景、花果動植及龍虎圖騰、易經卦像等西向影響之研究篇章,議題牽涉廣泛,內容趣味橫生。該書體制繁浩、收集史料圖像極其珍貴,兼具藝術史宏觀學理視野及考據學詳實論證功夫,系統性分析「中國熱」在十七、八世紀歐洲造成的跨文化效應及對統治階級美感品味、世界觀的整體影響,誠為近年該領域著作中成果最豐碩、最值得精覽詳讀的一本經典之作。——白適銘|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

  這是一本對東西方藝術交流暨宏觀又精微的鉅著。從交流的角度切入,讓我們從皇宮、園林、植物、動物等圖像背後盤根錯節的互動關係,理解這些看似烏托邦或奇幻的圖像,如何一方面彰顯東西方文化所隱含的認識論與知識論的差異,但卻又在創造力與想像力的推動之下,成就藝術史上絢爛的篇章。 ——何兆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教授兼院長

  張省卿教授的《新視界》一書奠基在扎實的研究基礎,是圖像學、視覺藝術史與文獻分析搭配的研究方法,提供我們認識東西藝術交流史的新觀點,並洞察歐亞相對互動的關係與影響,閱讀上充滿新意又深具啟發。——林玟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書扎實探討西方近代的許多變化與革新都借鏡中國,透過比較東西方藝術作品及史料,以建築園林、城市規劃、花果植物、東西龍虎圖及易經符號等面向作為焦點,讓中國與歐洲的互動、交流和影響史在本書進行時空對話。作者藉由著墨這些地區之間如何產生連結,促進我們對全球過往東西文化交流的發展有進一步認識與理解,細節豐富,亦有足夠文獻支持其論點,是部慧眼**的「深歷史」。——郭怡汝|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

  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是頗為複雜的語意表達,驚訝、不滿、疑惑的急切態度都包含在裡面。這本書也是在呈現藝術是「什麼東西」——在不同文化激盪下,給予藝術另一種定義、另一層視野,甚至是另一番挑戰,值得一讀。——廖新田|2021年藝術文化廣播金鐘獎得主

  本書作者透過文獻和史料的解讀,就建築、造園、傳統圖像和《易經》等方面,分析中國文化如何藉由西方學者和傳教士的轉譯詮釋,與西洋文化相會合,促使歐洲的政治、宗教、藝術、哲學和科學發生重大的變革;她提醒人,多元包容與謙沖為懷對文化發展非常重要,也提供有志東西文化交流研究者珍貴的資料。——賴瑞鎣|前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張省卿

  現為臺北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及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畢業於德國漢堡和柏林洪堡大學,取得藝術史與歷史碩士、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全球化下之博物館收藏、東西藝術交流史、文化史方法學和殖民城市史。榮獲德國「Friedrich-Naumann-Stiftung」獎學金、 「Heinrich-Boll-Stiftung」獎學金、「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學金;德國研究協會(DFG: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學術研究出版獎;輔仁大學專書著作學術研究獎;輔仁大學研究成果獎;「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專題講座獎助。

  擔任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等兼任教授。2019年為雅捷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特聘教授,主講「中國藝術史及其全球化」系列講座。長年與歐洲及亞洲各地大學與研究中心作學術交流,主持與策畫多項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輔仁歷史學報》《美術學報》《故宮學術季刊》《史物論壇》及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等審查委員與編輯;任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委員。

  著有Natur und Landschaft(《自然與風景》,2003)、《德式都市規劃經日本殖民政府對台北城官廳集中區之影響》(2008)、《東方啟蒙西方》(2015)、《新視界:全球化下東西藝術交流史》(2022年出版)等專書。

推薦序一 一個烏托邦式啟示   柏磊德

推薦序二 讓人驚嘆又心悅誠服的出色作品   雷德侯

導論

**章 中國京城——王者之軸線與宇宙秩序

第二章 造園與造國——從帝國縮影轉變成世界縮影

第三章 東方啟蒙普魯士園林

第四章 異托邦鳳梨仙果之西傳

第五章 從龍虎圖看歐洲龍與亞洲龍之交遇

第六章 中國《易經》圖像與歐洲啟蒙時代

第七章 萊布尼茲與中國《易經》二元圖

註釋

徵引書目

圖片來源

推薦序

一個烏托邦式啟示

柏磊德(Horst Bredekamp)/柏林洪堡大學藝術史教授

  1993年之前,當我還在漢堡大學任教時,一位亞洲來的學生詢問我,是否可以成為她的論文指導教授。我在幾門課程中認識這位學生,當時,還不確定她對於論文的具體想法。她說,想要研究居住在羅馬的德國耶穌會教士基爾學,因為他的書《中國圖像》(China Illustrata, 1667),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對塑造中國形象有著重大影響;她想試圖重新理解與建構,一個主導優勢的歐洲,是如何藉由異文化的洗禮,漸漸對改革中的歐洲產生影響;我回答她,是否已經讀過拉丁文原文,她說,她不會拉丁文。我要求她,要先學會拉丁文。一年後,這名學生─—張省卿,又出現了。這期間,她學了拉丁文,研究基爾學原文書。當我再詢問她,是否因此改變看法時,她反問我,作者基爾學並沒有被逐出教會,是否正因為他以敬重中華文化的態度,來呈現理想完美的遠東形象;因為這個不同於傳統的觀察,我答應成為她的指導教授。

  我之前研究過柏馬佐(Bomarzo)花園,這座園林建於十六世紀下半葉的羅馬郊區。園林中,造園者試圖把世界上各地不同的文化,藉由龐大的雕塑藝術聚集在此,就如同園林是一個微觀的小宇宙;這裡包含了大型的龍獅打鬥嬉戲石雕,表現出對於中國藝術的精確認識;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雕像,例如哥倫布之前的美洲文明,也被置放在這個園林內;在這裡,不會產生某個大洲是霸權的視覺效果,也不會因此對其他地區的文化,產生強勢主導的力量。園林裡,每個地區的文化都扮演對等角色,他們彼此相互輝映。園內形塑了一種新的大同世界觀,就如歷史學家特韋特(André ¬Thevet)1595年發表的《宇宙學》(La cosmographie universelle)一樣,展現出天下一家的普世價值。我研究過的羅馬基爾學典藏室(也是博物館),在這裡,同樣嘗試以**的尊敬態度,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藏品,以公平、對等的方式,展示在一個空間中。

  張省卿優秀的博士論文,以密集、深入、嚴謹的交換視野,探討西方如何觀看中國,且發展出彼此相互尊崇的態度,重新建構了,十七、十八世紀時歐洲人所表現出對中國的真誠與熱情。這篇德文論文於2003年出版成書,受到學界極大關注。

  作者現今出版一本以更為全面的宏觀視野,來探討文化交流史中的各個面向與脈絡。書中再度省視東、西方的交互關係,探討中國景觀設計對英國和德國園林文化的深遠影響;這些其實都是源於歐洲啟蒙時代對中國文明的高度推崇。書中一章提到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在萊氏的中國研究中,體認出《易經》二元思維,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二元二進位計算系統,它僅由數字0和1組成,是電腦的先驅。萊布尼茲在沙皇彼得大帝的領導下,成為俄羅斯科學發展顧問,但事實上,他接下這個職位,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經由俄羅斯,再前往中國遊歷,以見證中國這片他懷抱期望的土地。

  本書顯示,在所有的這些文化相遇形式中,都存在著一種對事物的好奇心(Curiositas),讓人們體認到,這些外來陌生的事物並不危險,反而可使自身文化變得更為豐富充實。張省卿新書中對歷史的反思,於現今讀者來說,看起來似乎像是一個美麗烏托邦,可是,正因為本書的啟發,讓人們體認到,這個烏托邦,經由過去的見證,是可以實現,而且應該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