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杂志Magazine美树本晴彦 角色设定画集亚洲插画家青幻舍Seigensha360°BOOK童心异想世界gestalten:自然之作 心的感受PHAIDON:穿越世纪的美学探索限量艺术善本十周年七夕送礼求生指南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Rizzoli:夏艺多巴胺Rizzoli:重现黄金时代最酷的大小孩善本自版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你是哪一“PIE”?TASCHEN:打破艺术距离你好,生活家!Prestel:经典艺术史·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Yale University Press:追寻真理之光导演的洞见演员的剖析电影幕后制作特辑影视创造指南定格的时光Thames & Hudson:纸上艺术馆(1)史蒂文·麦柯里个人作品集世界美食Phaidon:跨越星辰 致敬经典Thames & Hudson:沉醉艺术世界Laurence King:创意领跑Hoxton Mini Press限量版-艺术限量版-摄影限量版-表演艺术限量版-设计限量版Rizzoli:穿梭时空的时尚之旅小老鼠波波DK宝贝触摸书苏斯博士 Dr. Seuss立体翻翻书你好,世界艺术大师启蒙小指南大人物小人物,大梦想皮特猫小饼干洞洞书滑动看抽拉书吉竹申介埃尔维·杜莱艾瑞·卡尔马里恩·杜查斯贝娅特丽丝乔恩·克拉森孤独星球奥利弗·杰弗斯乐高凯迪克奖马克马丁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我的小小外文童书馆普利兹克建筑奖luster出版社Abrams:接受吧 艺术投喂折纸艺术翻翻书青幻舍:光与影之舞Little Gestaltengestalten: 岂止于书善本出版14周年时尚课外读物TASCHEN40周年TASCHEN2022TASCHEN2023taschenPIE探寻中东欧艺术略影人,诗意地栖居Octopus出版集团线上书展时尚永不眠耶鲁大学出版社带你看历史PRESTEL:“经典”是一种集体认同感把别人的理想,过成自己的日常Sendpoints(2022)SendPoints来一场艺术大巡游!Phaidon2023Phaidon2023Phaidon你好,世界Prestel 艺术大师启蒙小人物,大梦想Templar 翻翻书天才名人系列Abrams Block纸板书Templar 欢迎来到博物馆Workman 迷你书屋Twirl 拉玩书Thames & Hudson 立体翻翻书Usborne 有声书Chronicle 触摸书吉竹申介 Shinsuke Yoshitake马里恩·杜查斯 Marion Deuchars贝娅特丽丝·阿勒玛尼娅 Beatrice Alemagna乔恩·克拉森 Jon Klassen马克·马丁 Marc Martin菲丽希缇·塞拉 Felicita Sala奥利弗·杰弗斯 Oliver Jeffers凯迪克奖博洛尼亚童书奖纽伯瑞奖其他获奖绘本童心启航 跨阅未来 Read for FunQuarto:始于彩页 跨越万里时尚大牌的宠儿 RizzolABRAMS建筑主题线上书展Little Gestalten2021城市出逃计划 City Escape Plan青幻舍 Seigensha青幻舍 Seigensha(1)PIE(2022)PIE摄影线上书展TASCHENSendpoints善本出版Sendpoints生活在伊甸园PRESTEL: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彩图,为书籍添上吸引力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百年传承的真理之光吃掉艺术馆跨时空艺术之旅Rizzoli:艺术之光,有界无限Rizzoil:艺术之光,有界无限Abrams:夏艺派对,向书出发Walker:好奇心·艺趣纸旅TASCHENTheQuartoGroupYalePrestel创造可能性:安藤忠雄上海见面会点燃设计大爆炸·善本图书快闪店**站华裔设计师刘扬巡回演讲【安藤忠雄——亚洲的未来】上海保利大剧院讲演活动回顾寺田克也中国巡回活动TASCHEN x 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澀谷系狂潮:改變日本樂壇,從90年代街頭誕生的流行文化
Price定价:
183.00
ISBN条码: 9786263143234
ISBN: 9786263143234
Publisher出版社: 读书国-木馬文化
Language版别: 港台Traditional Chinese
Category分类: 中文繁体音乐
Authors作者: 音樂Natalie
Pub Date出版日期: 2022-11-16 00:00:00
Binding装帧: 平装
Pages页数: 344
Size商品尺寸: 14.8 x 21 x 2.1 cm
购买数量:
内容简介Description
留言Comments(0)

內容簡介:

改變日本的90年代音樂文化狂潮!

  \首度徹底考察/

了解日本流行文化發展的關鍵變革,

澀谷系一統音樂與時尚的真正魅力。

  【樂迷必藏】收錄10多張音樂達人推薦歌單,一掃QR碼,即刻串流聆聽~

  ▎一場從「現場」誕生的運動,改變人們吸收音樂和文化的態度與方式 ▎

  在網路未興、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上世紀末,成千上萬熱愛音樂的心靈,

  如何透過口耳相傳,從東京街頭擴散,掀起勢不可擋的文化狂潮?

  ───全面探究澀谷系狂潮之來龍去脈與深遠影響───

  ◆深度訪談→14組關鍵人物現身說法,立體還原「澀谷系」豐富多元的真實樣貌

  ◆養分追溯→100張達人引薦唱片,認識提供澀谷系養分的60-80年代經典唱片

  ◆聆賞推薦→9位1990世代音樂人不藏私澀谷系主題歌單,QR碼隨掃隨聽

  ◆知識齊備→逾350個音樂註解,全面裝備求知若渴的愛樂心靈

  「澀谷系」音樂是匯聚一代人精神、意念、行動而成的文化狂潮。它興盛於九〇年代東京街頭,汲取西方音樂養分,卻東洋味十足,孕生出獨特美學,締造狂烈的時代熱浪,撼動日本音樂走向,更推動流行時尚、影音藝術,引發生活風格的全面性變革,影響力甚至遍及海外。

  音樂文化的誕生、傳布與演化,不僅發生在CD歌曲、耳機音響中,更活躍於每一次口耳相傳、每一處音樂場景中。在網路未興的上世紀末,熱愛音樂的人們究竟是如何在東京街頭集結、交流,透過唱片行、Live House、夜店等音樂場域積蓄、串聯起豐沛動能,而掀起勢不可擋的狂潮?

  本書以14篇深度訪談為主軸,探究澀谷系狂潮的誕生、傳布與演化,不只有90年代當時各擅曲風的音樂創作人與DJ,在那黃金時代中活躍於音樂現場的關鍵要角也一一現身說法:唱片行店員、夜店店長、評論鑑賞家等,還收錄了吸取澀谷系養分的新生代音樂人訪談。透過兼容中心與外圍、多重角度的交織映照,首度立體還原澀谷系黃金時代的真實樣貌,及其啟發新興世代的核心精神與關鍵魅力。

  ▎什麼是澀谷系?親臨現場的音樂人這麼說!▎

  ‧「後來被稱為澀谷系的文化,其所有出發點都是我們自願推廣自己認為好的東西。」

  ‧「澀谷系是因為處在一九九〇年代才能誕生的反主流文化。一個必須靠自己四處奔走才能找到想要的資訊的時代。在那裡,你和朋友分享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音樂,而它就產生像漣漪一般傳播開來的連鎖效應。」

  ‧「比起每個人都穿著鉚釘皮夾克,我覺得像保羅・威勒(Paul Weller) 那樣敢於展現自己獨特的時髦風格,才是真正的龐克。澀谷系周邊的文化就給我這種感覺。」

  ‧「澀谷系是將無價值的事物賦予價值的一種文化。」

  ‧「如何找尋大家都不知道的靈感來源,並敢於呈現出來,就是澀谷系的感覺。自己探索有趣的音樂,並將其昇華為自己的表現方式,然後分享給大家。」

  ‧「是一群喜歡音樂到無法自拔的人們,用各自的方式吸收世界上各個時代的音樂,並透過創造出自己的作品而誕生的文化。」

本書特色

  「澀谷系」至今仍是個難以一語概括、內涵繁複的詞彙。本書以田野考察的精神,訪談當時在不同職位、但都同樣參與澀谷系熱潮的各種當事者:音樂人、演員、唱片行店員、唱片行銷售計畫負責人、夜店店長、吸收澀谷系養分而成為音樂人的後輩等,每位參與者都從不同視角談論他們親身的經歷與感受到的印象,許多都是平時靠網路難以蒐集到的**手珍貴資訊,也因此讓讀者對於「澀谷系」的印象能更加立體鮮明。

專文推薦

  KATSUNO 太空猴宇宙放送局站長/DJ

  因奉 樂評人

愛樂如癡推薦

  阿哼 Blow吹音樂主編

  洪申豪 透明雜誌、VOOID主唱/PAR Store主理人

  黃子佼 跨界王

  龍貓大王通信 影評

  DJ Mykal a.k.a.林哲儀 M@M RECORDS主理人

樂評盛讚

  「在澀谷系的時髦背後,是一場愛樂者的文化運動,做音樂的人既是分享音樂的人,也是渴望超越既有音樂邏輯的人。這本書紀錄了那股拳腳亂戰,音樂裡鬥志尚存的年代,衝動且充滿各種可能。」──阿哼 Blow吹音樂主編

  「澀谷系其實並不單單只是一種音樂體系,更是一種象徵90年代日本的流行文化,它在當年融入日本年輕人的世界與各種媒體、周邊甚至遊戲,也締造了90年代日本音樂向歐美開拓市場的重要里程碑。」──KATSUNO 太空猴宇宙放送局站長/DJ

  「眾人從未停滯,也不抗拒任何挑戰,最初只是少年少女的不安牢騷,在自己所處的場域,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配著穿搭展現出來,然而那些聲音通透澄明,傳著傳著,許多耳朵都聽到了。」──因奉 樂評人

  「聽著喜歡音樂的人聊天分享跟音樂有關的事,總是很讓我著迷。這也是本書充滿魅力的原因之一,提到的不論是『唱片行的全盛時代』、『穿什麼衣服去看演唱會的潛規則』、『英搖時期的熱潮』、還是『想要推廣喜愛音樂的使命感』等等,都讓我深深感到連結與共鳴。」──兔比 樂評人

作者簡介

音樂Natalie  音楽ナタリー

  音樂Natalie為日本娛樂新聞網站Natalie旗下單位,成立於2007年2月,即時掌握音樂界最新資訊,並發布滿足各種類型音樂愛好者需求的新鮮話題。

  Natalie為日本高人氣與影響力的娛樂傳媒,twitter追蹤人數逾257萬。提供音樂、漫畫、電影、舞台劇、搞笑藝人等娛樂新聞報導,由**記者根據原始研究與**手採訪,撰寫即時新聞與專題報導,每月發布超過3500篇文章。也策劃和生產與流行文化相關的活動與原創商品。

  natalie.mu/music

譯者簡介

兔比

  熱愛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流行樂,每天都在挖掘沒有聽過的音樂。因為喜歡J-POP而進入東吳大學日文系。現為自由工作者,並在個人部落格中持續推廣各種喜愛的音樂。作品散見於網路、報章雜誌、串流平台。

  u5mr.com

譯者序

聽音樂人分享跟音樂有關的一切,是如此令人著迷

兔比

  澀谷系於1990年代初,由喜愛歐美文化的圈子中孕育、發跡,受到年輕族群歡迎,以小澤健二及小山田圭吾組成的The Flipper's Guitar、與小西康陽領軍的PIZZICATO FIVE為首,其作品從獨立進入主流視野,直到90年代末告一段落。它代表的不僅只是音樂標籤,而是從時尚、電影藝術、價值觀都包含在內的生活風格。

  90年代也是日本流行音樂與偶像劇的黃金年代,那時候的日本流行音樂在台灣擁有不少聽眾,由於日劇、動畫在第四台的強力放送,讓許多台灣人認識恰克與飛鳥、小室哲哉、ZARD、宇多田光等藝人團體。小田和正的〈愛情故事突然發生〉(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東京愛情故事》主題曲)、久保田利伸〈La La La Love Song〉(《長假》主題曲)等歌曲,對於1970、80年代出生的台灣人來說,是一聽到歌曲前奏就感到熟悉懷舊的青春回憶。

  雖然所謂的J-POP(日本流行音樂)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澀谷系」在台灣是一個小眾日本樂迷才知道的名詞。在還沒進入網路普及的時代之前,音樂資訊大多透過電視、雜誌書籍與唱片行取得,而澀谷系則要透過日本出版社發行的音樂雜誌,才能接觸到最新或是更深入的資訊。

  * * *

  話雖如此,實際上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台灣人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或多或少接觸過澀谷系的文化(或是其延伸)。

  例如和澀谷系圈有關連的人物,包括:藤原浩,帶起裏原宿風潮的時尚教父,90年代初他擔任音樂製作人,和澀谷系圈子的人走得很近。視覺藝術大師信藤三雄,也被認為是日本唱片封面設計的重量級人物,經手過Mr. Children、坂本龍一、米希亞(MISIA)的作品封面,在職業生涯初期他便與Pizzicato Five合作,隨後為澀谷系眾多音樂人設計唱片封面,確立澀谷系的視覺風格,被稱為「澀谷系的專屬設計師」。電影《重金搖滾雙面人》(デトロイト・メタル・シティ,Detroit Metal City)中男主角喜歡的清新音樂風格暗指的就是澀谷系,「澀谷系王子」加地秀基還參與主題曲創作呢。Hide──在台灣擁有眾多死忠樂迷的X JAPAN傳奇吉他手 ,因為喜歡聽Cornelius(小山田圭吾)而促成視覺系與澀谷系的兩大代表的雜誌對談,在當時引發一陣話題,以此為契機,兩人後來在音樂作品上也有合作。

  就連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透過小時候每天準時收看的《櫻桃小丸子》的片頭曲〈ハミングがきこえる〉(聽見哼唱的聲音),也**次接觸到澀谷系。演唱的Kahimi Karie是澀谷系中最知名的女歌手之一。由小山田圭吾作曲,漫畫原著者櫻桃子作詞,搭配上她如夢似幻的輕柔囈語,以及通往神祕世界的階梯、魚在天上悠游的奇幻畫面,和當時聽過的任何日本音樂都很不一樣。那時的我心想,如果夢境實際存在,那麼在那唱歌的肯定就是像這樣的歌姬吧!

  後來,我開始買錄音帶、買CD,每天都在聽音樂,經過了那個《櫻桃小丸子》裡面提到的恐怖大預言「1999年世界末日」之後,才開始知道「澀谷系」這個名詞。當我回頭開始挖起澀谷系的資料,知道他們歌曲中大量引用海外的音樂,並重新構成新的曲子,就像是在聽喜歡的音樂人介紹他們喜歡的文化,越挖越有樂趣。

  * * *

  本書捨棄一般書籍介紹澀谷系的方式,除了澀谷系中心所發生的事之外,還向AIR JAM、Neo GS、YURAYURA帝國(ゆらゆら帝国)、偶像、松浦俊夫等相同世代的圈外人進行訪談,藉由了解澀谷系登場前夕以及爆紅之後的周邊人物,鋪展開他們和澀谷系的關聯與影響,為澀谷系的背景補上更全面的輪廓,反而讓澀谷系的定義更加清晰。相信即使已經是對澀谷系很熟悉的樂迷,也能找到之前不知道的音樂故事。

  乍看之下,本書好像是只針對單一音樂文化的對談,但在「澀谷系」一詞背後其實藏有滿滿的「音樂原材料」,附有超過三百個音樂資料註解,真的是寶庫般極其豐富的內容,我一邊查資料一邊翻譯,常常就一不小心開始深挖起音樂來(笑)。像是1960年代日本有很多實力驚人的搖滾樂團,或是致敬哥吉拉的合輯《A TRIBUTE TO GODZILLA》,聽起來也十分有趣,諸如此類,裡頭還有更多更多厲害的音樂值得挖掘,因此,要說它是音樂工具書也絕對夠資格。

  澀谷系的背後是一個高度喜歡西方音樂、電影的文化,所以也很推薦喜歡西方音樂的樂迷打開本書。在書中提到的布勒(Blur)、原始吶喊(Primal Scream)、保羅威勒(Paul Weller)、嗆辣紅椒(Red Hot Chili Peppers)等,從同樣是90年代的英式、另類搖滾,到60年代的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還有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藝術家們,絕對也能夠引起喜歡西洋文化的讀者注意。對長年接觸並喜愛日本與西洋文化的我來說,更像是找到同溫層般,一邊閱讀一邊心裡湧出溫暖的感覺。

  聽著喜歡音樂的人聊天分享跟音樂有關的事,總是很讓我著迷。這也是本書充滿魅力的原因之一,提到的不論是「唱片行的全盛時代」、「穿什麼衣服去看演唱會的潛規則」、「英搖時期的熱潮」、還是「想要推廣喜愛音樂的使命感」等等,都讓我深深感到連結與共鳴。書中有許多地方會觸動到聽音樂的人共同的語言與記憶,也能讓新一代的樂迷們對於當年日本的音樂文化有更鮮明立體的認識。

 

  很開心能夠擔任本書的翻譯。希望讀這本書的你也能夠跟我一樣從中找到許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