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尼生于义大利西北部的萨尔佐。其父也是个印刷技术人员。十八岁那一年离家到罗马的教廷“教堂附设印刷厂”内当学徒。后来他称这里是“幸福的学校”,因此他对印刷厂十分喜爱。而波多尼氏本身个性明朗,似乎很得人缘。印刷厂主管路格里是个饱学而温和的人,全心全力教导著他。
所谓“王之印刷人,印刷人之王”便足以说明他的地位。不仅西班牙国王赏赐奖金,教宗也亲自颁奖给他;巴尔曼市为他铸造纪念牌,拿破伦也赏予奖金……。当波多尼接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来信赞美时,他喜出望外的看完了信,并慎重的保存了这一封信。
如果依照阿布泰克的看法,波多尼的工作大约可分两期。前期是使用旧有字体或过渡期活字的时代,这时候也大量使用装饰花纹。而后期所追求的是波多尼氏自己设计的字体,并避免使用装饰花纹。
在前期中,波多尼显然是受到法国很深的影响。1771年的活字样本簿标题页的花边事实就是富尼尔所设计的模仿作品。法国风味的印刷物在波多尼早期作品中随处可见。可是后期的作风截然不同,令人乍看之下不敢相信是出自波多尼之手。
期代表作有阿那克里翁的“抒情诗”等杰作。后期的印刷物也可以说是他的十九世纪作品,代表性的有希腊文“伊里亚得”(三卷)、费内隆(Fenelon) 的“特烈马克”……等。
后期所印制的书在整体概念上已富有**性,天地余白都留得相当大。在文字方面, b、d、f的头部,p、g、y的脚部刻意拉长,他它们更加明显易认。此外,在大型活字中更巧妙的嵌上小活字;如此用心设计,以求抒解字体的呆板。





